中国电子报|启迪数据资产研究院院长王鼎:发展区块链,赋能新基建打印

发布时间:2020-06-03来源:中国电子报

4月20日,国家发改委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明确了新基建最新范围,将“区块链”纳入信息基础设施之中。在5月召开的全国“两会”上,“区块链”也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近日,就“区块链”发展现状、面临挑战、存在痛点、主要作用、政策建议等问题,中国电子报社记者独家采访了启迪数据资产研究院院长王鼎博士。


5副本.jpg



记者:您认为目前中国区块链基础设施的发展现状如何?

王鼎:当前,我国区块链基础设施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技术集成创新能力逐步提升,产业和市场基础日益坚实,新产品、新应用、新模式不断涌现。区块链基础设施的开放性、通用性、使能性进一步显现,推动构建支撑数字经济和智慧社会发展的全新网络环境和价值交换体系。我认为主要有4个明显特征:

一是技术创新步伐加快。存储加密、共识算法和跨链协作等关键技术研发速度加快,共识机制从单一算法向混合共识方向演变。区块链与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融合创新更加活跃,企业依托云服务资源加快部署Bass平台,区块链基础设施化特征更加明显。启迪区块链加快智能合约、数据沙盒、加密算法、可信交换技术、数据质量管控等群体性技术集成,研发了新一代数字融合基础设施(TDI),为打破数据孤岛,实现数据全链贯通,打造数据价值交互体系奠定了基础。

二是应用场景日益丰富。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已建或在建产业园区达20余个,区块链企业已超过1000家。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在跨行(境)支付、资产管理、供应链金融等业务活动中采用区块链技术,数字人民币体系(DC/EP)的研发工作稳步推进。除数字资产管理和交易外,区块链在政务数据交换、物联网、智能制造、数字版权、产品溯源等领域应用场景更加丰富多元,在促进数据开放利用、推动要素高效流动、降低社会交易成本方面的作用已经显现,为构建有序的数字经济体系提供了坚实支撑。

三是产业生态正在形成。近年来,区块链市场热度较高,一批初创企业迅速崛起,形成了集聚发展的态势。互联网企业、新兴科技企业在硬件产品、加密算法、人工智能、平台服务等领域不断发力。各地也纷纷布局区块链相关产业,推进产学研用多方协作,涌现出一批面向应用的创新实验室、技术研发平台和开放式产业联盟,涵盖底层基础设施、应用支撑平台、行业应用开发以及周边配套服务的产业链初步形成。我国区块链专利申请数量已位居全球第一。

四是政策环境不断优化。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明确指出,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为抢抓区块链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近两年来,全国各地密集出台相关政策,截至2019年底,全国发布区块链相关政策约290项。今年5月,浙江省宁波市发布《宁波市加快区块链产业培育及创新应用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广东省广州市出台《广州市推动区块链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2020-2022年)》,贵州省政府印发《关于加快区块链技术应用和产业发展的意见》。这些政策围绕提升区块链技术创新能力、推进“建链上链用链”、促进区块链从点到线在更多领域深化应用、探索创新区块链监管模式等方面,加强了政策引导和组织领导,加了大财政金融扶持、标准研制和人才引培,为区块链新基建赋能赋智奠定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记者:目前,区块链作为新基础设施,将面临哪些挑战?其中的主要痛点在哪里?

王鼎:当前区块链热度虽高,但是区块链作为新基建仍面临不小挑战,主要有3个方面的表现:

一是需要树立对于区块链客观、理性的价值认知。区块链是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加密技术、共识算法等多技术集成应用的结果,在数字资产管理与交易方面有着天然优势。由于公众对其颠覆式创新的预期和强金融属性的高度关注,造成区块链短期价值高估,甚至有形成泡沫的风险。但从长期发展看,其影响不容小觑。区块链技术在实现信息化条件下的价值交互、构建新型社会信任体系、塑造数字经济发展新范式、催生新型价值创造方式等方面存在长期的商业机遇,其生命力将随着应用的普及而逐步凸显。

二是区块链作为新技术基础设施的就绪度较低。区块链技术仍是一项需要持续迭代完善的技术,分片、跨链、侧链等共性关键技术和共识机制、经济激励模型等仍处于试验测试阶段。标准统一、协作互认的区块链底层技术平台尚未形成,作为基础设施架构体系也不够清晰,与5G、云计算等新基础设施相比,区块链技术广泛应用和规模普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三是产业发展环境还需要进一步改善。从区块链应用来看,由于与现有监管体系的适应性等问题,目前鲜有与行业深度融合的大规模商用案例。如何优化监管框架、增强监管政策弹性,妥善平衡技术创新和风险管控的关系,是未来政策设计的关键环节。同时,区块链技术在规模应用、标准制定、人才储备方面还存在短板,这些问题,也需要在发展中协调解决。

记者:区块链作为基础设施,对经济、对产业及产业上下游有哪些带动作用?

王鼎:一是区块链为充分挖掘数据价值提供了使能工具。当前,我国跨部门、跨层级、跨地域间的数据碎片化严重,基础数据尚未互联互通,整合共享效率亟待加强,难以形成完整的数据链和全景数据,数据的要素作用难以充分发挥。启迪区块链通过对智能合约、数据沙盒、加密算法、可信交换技术、数据质量管控等群体性技术集成,可建立一套数据采集、存储、管理、分析、使用策略,实现数据全链贯通,让数据真正产生价值。

二是推动信息基础设施从计算资源供给向数据价值交互转变。区块链、智能合约、数据沙盒等技术发展,进一步丰富了数据基础设施的内涵,为数据安全可信交换、数据价值度量与传递,以及对数据进行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治理都提供了新的工具。新型数据基础设施将为数据所有者(数据主体、数据生产)、管理者(数据传输、算法管理、数据治理)与使用者(数据应用),构建起实时精准、可信交换、全程全景、完整可溯的数据支持体系,这不仅意味着数据采集、传输、处理、应用和安全的能力会更强,也意味着为数据赋值、为管理赋权、为应用赋能将成为现实,以数据为核心要素的数字经济将得到蓬勃发展。

三是有利于形成数字经济新的价值空间。区块链正从底层与现有互联网基础架构融合集成,引导传统互联网从信息传递向价值交互转变,从6个层次拓展数字经济价值空间。在第一层,区块链与数据中心、4G/5G等集成融合,提升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能力;在第二层,区块链与数据和网络集成应用,提升数据接入和利用能力;在第三层,基于区块链和可信交换平台,提升经济社会基础信任能力;在第四层,通过构建共识算法和激励体系,塑造资产的数字化传递和交易能力;在第五层,通过智能合约和DAPP,培育形成产业链价值网络空间构筑能力;在第六层,构建产业价值运行和资源循环体系,形成健康良性发展生态体系。

记者:区块链作为新基建应该如何来建设?对于政策有哪些建议?

王鼎:三点个人建议:第一,加快顶层设计,提高区块链基础设施的就绪度。一是出台国家层面的指导性文件,进一步明确区块链创新发展与应用的路径,引导各地遵循技术发展规律,科学规划布局区块链产业,着力解决基础研究、技术创新和市场应用衔接不畅的问题。二是加大对基础研究平台、共性关键技术平台的投入,探索建立重大基础理论、共性关键技术溢出的后向激励机制,引导产学研用围绕核心技术突破同向发力。三是研制统一的区块链底层技术平台参考架构,构建不同层级的共性能力平台。

第二,以协同创新牵引区块链规模应用。一是支持搭建核心技术研究与多种类技术融合的应用创新平台,研究区块链与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协作关系,通过技术组合效应,形成综合性解决方案和技术支持体系。二是依托科研院所、重点企业,组织实施区块链领域创新能力建设工程,汇聚产学研用各方力量,打造一批区块领域技术创新平台,在全国构建点线面结合的创新网络,推动区块链技术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深度应用。

第三,完善区块链应用支撑体系。一是开展区块链技术应用标准体系建设,制定区块链技术统一术语、参考架构、评价体系等基础标准,确定区块链灵活性、可扩展性、延时、数据架构、可审计性、监管等内容,依托标准引导产业技术创新。二是推动区块链与实体经济融合,面向产品溯源、存证取证、数据共享、版权保护等重点领域,支持骨干企业打造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案例,丰富行业应用,促进供需对接。三是构建区块链基建运行监测体系,实现有效管理和精准服务,推动数字基建高质量发展。四是推动高校与区块链企业合作,设置区块链专业课程,采用企业导师和高校导师轮流授课的方式,培育区块链专业人才。